第(2/3)页 周能犹豫了下,想说什么,最终还是咽了回去,转而道:“虽是辽东吃了败仗,应不影响大局。” 顾正臣眯着眼看着周能,目光渐冷:“我还以为你会借此机会,大谈永昌侯的不是,撺掇我上书弹劾永昌侯。” 周能心头一惊。 确实,顾正臣与蓝玉有嫌隙,这种事已经不算是金陵的秘密了,周能毕竟是都司长官,在金陵有点门路,听听消息也很正常。 来这里将辽东的事告知顾正臣,那意思就是,蓝玉掉井里了,我搬了块石头给你,你要不要落井下石,顺带表明一下,我周能是支持镇国公的。 只是没想到顾正臣一眼看穿了自己的心思,还直接说破了。 周能自然不可能承认,言道:“下官可不敢有私心。” 顾正臣手指点了点文书:“辽东之败,永昌侯算不上有功,但也谈不上有过,虽然折损不少将士,可他用少量骑兵,抗住了三万余骑兵,并带主力退了回去,这份本事不容小觑。换做其他人,恐是八千骑兵全军覆没!” 周能认可顾正臣的话。 明军骑兵本就弱于元军骑兵,这是事实,尤其是在毫无遮拦的草原之上,想要靠着冷兵器与元军骑兵对抗,并不容易取胜。 蓝玉能做到这一步,已经说明其能力出众了。 凡事不能只看一次两次的胜负结果。 顾正臣将文书还给周能:“都司这里配合好移民之事就好,至于辽东,就没必要在意了,天塌不下来。” 周能接过文书,行礼告退。 在周能走后,严桑桑见顾正臣原本轻松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,轻柔地说:“若是夫君吃了败仗,永昌侯必然不会放过这等机会,纵不亲自上书弹劾,也会安排人弹劾一番。咱家与永昌侯决裂,机会到了,夫君为何不出手?” 蓝玉能带走大部分人回去,那是本事,可孤军冒进是他的过错,没分辨好状况,冒然追击也是他的过错,这两次过错才是他损失惨重的根本原因。 顾正臣拿起假胡子,将自己贴成了个络腮胡子:“出什么手,移民呢,其他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。再说了,永昌侯想怎么弹劾我们,那是他的事,咱们不需要弹劾他,这个态度需要摆正了。” 严桑桑看着变了模样的顾正臣想笑:“这下子夫君从书生一下子就成了粗糙汉了,但咱们也不能打不还手,骂不还口吧?” 顾正臣照了照镜子,对这个形象很满意,至少走出去没啥人可以认出自己来:“这事不需要咱们动手,陛下要惩罚,自然会惩罚,陛下若是不惩罚,那我们上书,只能会给陛下施压,反而会引起一些官员附和弹劾,形成一股风潮。” 第(2/3)页